四知堂痹通藥酒是由草烏(制)、當歸、高良姜、丁香四味藥與液體輔料溶媒酒配伍而成具體處方解析如下:
草烏
性熱,味辛、苦,有大毒,為毛茛科植物北烏頭的干燥塊根,歸心、肝、腎、脾經。
1.藥理研究:①強心作用,與異丙腎上腺素相似;②局部麻醉作用;③鎮痛;④抗腫瘤;⑤抗炎;⑥免疫抑制作用。
2.功能主治:祛風除濕,溫經止痛。用于風寒濕痹、關節疼痛、心腹冷痛、麻醉止痛等。
3.四知堂痹通藥酒選用可祛風、除濕、又能散寒止痛的草烏為君,治療痹癥,可謂絲絲入扣,具有超強的排毒功能,是一種利用強化排毒手法遏制疾病發展的最后用藥。權威依據如下。
《神農本草》:“天下之物莫毒過于烏頭,善用毒者方為良醫?!?/span>
《吳普本草》:“烏頭、蛇毒、蝎毒、蜂毒、蜈蚣統稱為五毒,烏頭為五毒之首?!?/span>
《金匱要略》:“痹毒引起遍身疼,針灸諸藥不可治者,抵擋以‘烏頭’湯?!?/span>
《本草綱目》:“烏頭,除寒濕、行經、散風邪,風寒咳逆邪氣,溫中,強陰,腰脊風寒,腳痛冷弱,諸風,風痹血痹,為百藥長。時珍曰:烏附毒藥,非危病不用,而補藥中少加引導,其功甚捷?!?/span>
元代大師劉元素:“草烏其氣銳利,直達病灶,風濕痹癥舍此不用將何以救之?”
當歸
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當歸的根。味甘、辛、微苦,性溫。歸肝、心、脾經。
1.藥理研究:(1)鎮靜、止痛,降體溫;(2)增加心臟血液供應,降低心肌耗氧量;(3)抗心律失常,當歸流浸膏的乙醚提取物具有奎尼丁樣作用;(4)降壓、降血脂及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;(5)補血,治療貧血作用與其含維生素B12有關;(6)抗血小板聚集,控制血小板釋放;抗血栓,降低血液黏度;(7)抗維生素E缺乏病,防止流產作用;促進子宮增值,對子宮肌有雙向調節作用;(8)抗菌;(9)抗炎,作用較保泰松稍弱;(10)增強免疫功能;(11)保護肝細胞和肝功能;(12)滋潤皮膚,生肌,抗損傷和抗輻射作用;(13)抑制癌毒激素作用,改善癌癥患者的脂肪代謝,提高食欲;(14)向精神作用,恢復應激,縮短巴比妥誘發的睡眠;(15)抑制變態反應;(16)抗潰瘍;(17)清除氧自由基及保護線粒體;清除有害物質,保護細胞器和細胞功能,具有延緩衰老作用;(18)生發作用。
2.藥理作用:①免疫功能促進作用;②增加外周紅細胞、白細胞、血紅蛋白及骨髓有核細胞數。這種作用在外周血細胞減少和骨髓受抑制時尤為明顯,并可防止強的松龍引起白細胞減少的不良反應;③抗腫瘤作用;④抗輻射作用。
3.功能與主治:補血活血,調經止痛,潤腸通便。用于血虛萎黃,眩暈心悸、虛寒腹痛,腸燥便秘,風濕疼痛,跌打損傷,癰疽瘡瘍,經閉痛經等。寓有“治風先治血,血行風自滅”之理。
高良姜
為姜科植物高良姜干燥根莖,味辛,性熱,歸脾、胃經。
1.藥理研究:①鎮靜,中樞神經抑制作用;②鎮咳祛痰;③止吐,作用弱于消炎痛;④抗血小板聚集作用,姜烯酮強于消炎痛;⑤強心,升血壓;⑥對胃液分泌呈雙互調節作用;對消化道有輕度刺激作用;⑦利膽,保護肝臟功能,降轉氨酶;⑧高良姜對胃潰瘍有明顯的抑制作用,但對消炎痛所致潰瘍無效;干姜抑制應激性潰瘍;⑨滅螺和抗血吸蟲活性;殺滅細菌、真菌(癬菌)及滴蟲;⑩促進藥物透過皮膚吸收。
2.功能主治:溫胃散寒,消食止痛。用于脘腹冷痛,胃寒嘔吐,噯氣吞酸,溫中止痛。高良姜為芳香溫痛類中藥,對心絞痛具有快速止痛作用。
丁香
桃金娘科常綠喬木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,含丁香油,味辛,性溫,歸脾、胃、肺、腎經。
1.藥理研究:①刺激胃黏膜充血,增加分泌;促進食欲,調節腸活動;增加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和活力,對抗阿托品和嗎啡對腸運動的抑制作用;②促進膽汁分泌;③鎮靜,麻醉,抗驚厥,降血壓,抑制呼吸;④驅蛔蟲和鉤蟲,丁香油效果優于水煎劑;⑤廣譜抗菌作用不受熱破壞,丁香油有較強抗真菌和抗流感病毒作用,丁香芽中有抗皰疹病毒物質;⑥收縮子宮肌作用;⑦止瀉作用;⑧抗過氧化作用;⑨抗缺氧作用。
2.主治:治呃逆、嘔吐、反胃、痢疾、心腹冷痛、癬癥等。
液體輔料溶媒酒
是以米、麥、黍、高粱等和酒曲釀制而成,經蒸餾而成乙醇50%-70%,比重1.82-0.92,為澄明液體。酒味甘、辛,性大熱,能通血脈,行藥勢散寒,調味,去臭,同時為良好的有機溶媒。酒可以使藥力外達于表面,上至于顛,使理氣、行血等藥物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。
作用:益痹散結,溫陽祛寒,能疏肝解郁,活血通絡,補益腸胃。藥物水溶性成份及脂溶性成分均可溶于酒之中,藥的成份都溶于酒,而且有利于藥物有效成分溶出。